從河南省文物局了解到,經過半年多考古發掘,位於河南浚縣的隋唐時期國家官署糧倉──黎陽倉逐漸揭開神秘面紗,已探明的84個倉窖可儲糧3000多萬斤,能供8萬成年人食用一年。黎陽倉始建於隋朝,距今1400餘年,是隋唐時期重要的國家官署糧倉,其遺址長期以來備受考古界和史學界關注。 根據北青網報導,2011年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浚縣文物旅遊局合作,根據文獻記載,對浚縣大伾山北麓近10萬平方米的區域進行調查勘探,發現了倉城城牆、護城河、倉窖、大型建築基址、路、墓葬、灰坑等與黎陽倉有關的主要遺跡,初步確認了黎陽倉遺址位置。 2011年1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對黎陽倉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截至目前,已發掘黎陽倉大小探方25個,探溝4條,總面積2200多平方米,初步摸清了黎陽倉的倉城、排水溝、運輸河道及附屬設施分布情況。出土陶、瓷標本殘片萬餘件,其中建築材料板瓦、筒瓦占90%以上,帶『官』字款板瓦200餘件(片)。 現場考古專家介紹,黎陽倉倉城平面布局近正方形,東西約260米,南北約280米,總面積約78800平方米,已探明糧倉中心區倉窖84座,占倉城面積的五分之四。倉窖直徑多在8-14米之間,按平均容積計算,黎陽倉總儲糧量超3000萬斤,可供8萬成年人吃一年。透過出土的陶瓷標本和地層疊壓關係看,自隋朝建立起,黎陽倉橫跨隋唐床三代,沿用了6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