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伐名将叶挺:1955年授衔后,几位老帅闲聊,陈毅说:如果叶挺不死,十帅中将会有两位叶帅。叶剑英一听连忙说:如果叶挺活着,我是当不了元帅的。叶挺的资格非常老,他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孙中山大本营警卫团营长。加入中共后,担任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叶挺独立团团长。
叶挺在中共建军著名的三大暴动中,先后担任南昌暴动前敌总指挥和广州暴动总指挥。广州暴动失败后,受到瞿秋白中央的错误指责,叶挺不服,为自己申辩,结果受到更严厉的处分,一气之下,流亡国外,自动脱党。抗战爆发后,叶挺回国就任新四军军长,又受到副军长项英的架空,有职无权。
气愤之余,他几次提出辞职并离军出走,被周恩来劝回。终于等到毛泽东决定调走项英,给叶挺以实权,却为时已晚,遭遇了皖南事变。关了四年监狱,待到终于获得释放,又重新入党,眼见前途一片光明了,却又遇上了飞机失事,含恨九泉。叶挺的一生犹如汉代名将李广,充满坎坷,其悲剧遭际真是令人扼腕不已。
二、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黄埔二期毕业,是孙中山亲自面试后破格录取的。曾任叶挺独立团营长、参谋长,(当时林彪任该团见习排长。)后任武汉国民警卫团团长,该团是秋收起义的绝对主力,因为其他部队都是安源矿工和当地农军,战斗力较弱。卢德铭党性很强,是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
没有卢德铭的支持,毛泽东做出的不打长沙、转向山区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决定恐怕很难执行,因为那时的毛泽东并没有绝对权威,以师长余洒度为首的一些军官根本不服毛泽东。可惜,几天之后卢德铭就牺牲了,年仅22岁。
三、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黄埔一期毕业,曾任北伐军代师长,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时王尔琢所部跟随朱德在三河坝留守,起义失败后与陈毅协助朱德收集起义军残部,在湖南转战,后与朱陈发动湘南暴动,率部队上井冈山。朱毛会师后建立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兼28团团长。
王尔琢是井冈山初期的杰出将领,参与指挥几次战斗全部获胜。可惜后来在追击叛变部队时被叛徒杀害,年仅25岁。王尔琢牺牲后,一营长林彪升任28团长,成为南昌起义部队的直接掌门人。
四、红四军十一师长张子清: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后到卢德铭部任副营长,参与秋收起义,后任团长,朱毛会师前是井冈山最高军事首长。朱毛会师后,原南昌起义部队加部分湘南起义部队改编为十师,朱德兼师长,其他湘南农军改编为十二师,陈毅兼师长,秋收起义部队及井冈山袁王部改编为十一师,张子清任师长兼31团长,后张子清因伤住院,毛泽东代师长,朱云卿代团长。久病不愈,最终牺牲。
五、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朱云卿:黄埔三期毕业,曾参加南昌起义,后被派到秋收起义部队,任张子清团参谋长。他任31团长时指挥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以两个连打退了敌人三个团的围攻,当时毛泽东正带红四军主力星夜兼程赶回井冈山,路上听到胜利消息,遂写下那首著名的《西江月》。朱云卿后升任红四军、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后因病住院,在医院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24岁。
六、红四军军长王良:黄埔六期毕业,秋收起义时任卢德铭团连长,后一直在红四军林彪手下,林任纵队长,他任支队长,林升军长,他升纵队长,后改为师长,林升红一军团长,他升红四军长(罗荣桓任军政委,粟裕任军参谋长)。后在行军时被地主武装冷枪击中牺牲。
七、“偏师借重黄公略”:毛泽东的一曲《蝶恋花》使得黄公略在中国广为人知。其实黄公略在军史上本来就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参加过广州暴动,在黄埔上过高级班,是彭德怀平江起义的主要助手之一,后来,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黄公略带领其余部队留守湘鄂赣根据地,彭德怀第一次下井岗双方再次会师时黄任红五军副军长。
八、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彭德怀平江起义的八大助手之一,从平江起义开始,到1935年长征红军攻打遵义时牺牲,一直担任彭德怀的参谋长,先后任红五军参谋长、红三军团参谋长兼红五军长。发动平江起义时,彭德怀团共有九名党员,至此,除彭一人外,其余全部牺牲。
九、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国民党西北军师长。1931年与季振同赵博生等举行宁都暴动,参加红军,任五军团副总指挥,后董振堂升任五军团长。该军团为中央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大刀队赤膊上阵最令敌人胆寒。长征路上,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两军混编,五军团划归张国焘指挥的左路军。后来该军团参加了西路军,在甘肃与马家军激战,全军覆没,董振堂光荣牺牲。
十、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黄埔一期毕业,参加过南昌起义,曾到苏联就读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回国后担任红二十一军长,后到方志敏部担任军区司令兼红十军长,是方志敏根据地的最高军事首长。红十军与红七军团合并组成红十军团后,刘畴西任军团长,粟裕任参谋长。后与方志敏率领部队北上抗日,被国民党重兵围堵,除粟裕率小部队突围外,其余全部被歼,刘畴西和方志敏先后就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