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钢贸市场集中的下关区,近日爆出一钢贸市场年仅35岁的女老板丁琴(化名)自杀事件,在钢铁行业整体不景气的背景下,传统的“准金融化”的钢贸市场融资模式风险警报再度拉响。 “她自杀的准确时间应该在4月26日晚,在南京郊区高淳乡下的一处偏僻居所。我给她做过500万的信用担保,本来今年6月份到期。她名下没有什么房产做抵押,她性格开朗,大家都是朋友,连反担保措施都没有。谁能想到她会走上这条路呢?我这500万是打水漂了。”南京一家大型担保公司的老总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在南京下关燕江路上的这处钢贸市场里,这个叫浜淼的钢贸物资公司卷帘门紧闭,门前不时有市场内的经营者咂嘴摇头,不时有银行的信贷员紧张地问:“现在怎么联系到她的家人?”但回应他们的仅仅是摇头。
记者了解到,至少有两到三家银行跟丁琴有信贷关系,当然其背后也有多家担保公司的身影。贷款有多少,银行有多少损失,现在还是未知数,相关银行讳莫如深。
“钢材是本大利微的生意,囤货、压库、欠款难免会有风险,这时各种融资手段都要用。她人缘不错,市场内还有几个老板跟她之间在银行有联保关系,也有朋友把房子拿给她去融资,说明信用还一直不错。但谁也没想到她会走上这条路。现在大家都很急,但束手无策,谁都没办法。”市场内另一位与丁琴常有业务往来且私交不错的女老板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