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入 登录

萌子岛

  • 607
  • 5

历数PC发展史上的祖先们 (下)

 
845粉丝
maxsh 萌子四阶段2012-4-9 13:0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恩格巴特的鼠标

相信鼠标这个配件的最初始祖,大家都很熟悉了。1968年12越,在IEEE会议上,来自斯坦福研究院的道格拉斯.恩格巴特博士向人们展示了一款奇怪的小盒子。



恩格巴特博士和他发明的鼠标

这台奇怪的小盒子采用几个轮子滚动的方式向计算机输入信息,但是这对当时人们的想象力却是一个挑战。你可以试想一下,在DOS的字符界面上使用鼠标的场景,更何况那个年代还有纸带穿孔这种高科技到绝顶的输入方式存在。



恩格巴特的鼠标雏形

因此,为了更好的演示鼠标的作用,恩格巴特又展示了另外一个在日后改变计算机世界的一项发明:图形界面。虽然当时恩格巴特所演示的图形界面还只是一个概念,但是在不久之后,施乐帕洛阿托的天才科学家们就将其变成了现实。

当然,再后来就是乔布斯雷厉风行的抄袭了图形界面设计出了Macintosh,再后来又是比尔.盖茨趁苹果之危低价从苹果CEO斯库利手中买到了图形界面并继而模仿出了Windows。再后来,就是我们现在这个五彩缤纷的计算机世界了。



第一款光电鼠标:微软IntelliMouse

看完上面强盗的故事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世界上第一款光电鼠标。微软在1999年推出的这款IntelliMouse可以说是微软键鼠产品走向辉煌的一个起点。伴随着这只光电鼠标的问世,IO1.1,IE3.0等等一大批经典的微软鼠标成为了高端键鼠的代名词。

现在的显卡真没老祖宗长

说起第一张显卡,可能很多的人想到的都是NV的NV-1,或者是3dfx的VooDoo。不过这都是3D显卡,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显卡,则要追溯到20年前,那个IBM PC轰动世界的年代。



IBM PC 5150

1982年,IBM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IBM PC 5150。虽然名气上远逊于随后发布的IBM PC XT,但是作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电脑,5150足以载入史册。



IBM PC 5150机箱内部

在这台电脑中,IBM第一次让人们心中对于显卡,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上面这张图就是5150机箱内部的硬件结构,那张最长的卡,就是5150上配置的CGA显卡。



IBM PC 5150机箱内部结构



5150配备的CGA显卡

当时的IBM PC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显卡,它们分别是单色显示卡MDA,和彩色绘图卡CGA。MDA只能现实绿色的字符,分辨率为720×350。而CGA则能够现实彩色图形,但是分辨率也降低到了640×200。

相信在当时谁也想不到,显卡会在十年后成为个人计算机上最激动人心的配件之一。当时间进入90年代,NVIDIA,3dfx、Matrox、ATI等等一大批优秀的显示芯片厂商纷纷成立,并且如雨后春笋般推出了Raver128、Voodoo、Rage128以及G450等一代经典芯片。尤其在经历了BX时代的辉煌之后,硬件T&L的出现,更是让显卡拥有了不啻于CPU的运算能力。

当然,那个年代,也造就了一个极富朝气的IT资讯媒体:显卡之家。这就是泡泡网的前身。

硬盘的老祖宗才是那个巨无霸

小编现在电脑上用着三个存储设备,一个2.5吋的SSD,一个2.5吋笔记本硬盘,还有一个64G的U盘。这仨玩意放在一块,也没有一听可乐重,也没有一盒烟厚。但是你知道吗,硬盘在诞生之初,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巨无霸。



加利福尼亚圣何塞IBM研发中心

IBM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的公司。这家最早生产土豆削皮机的小作坊,谁也没想到会成为当今人类IT科技的推进器。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IBM在网络、大型计算机、以及计算机存储等多个领域,为全世界带来了极具实际意义的探索,并产生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成果。



IBM 305RAMAC硬盘

1956年,IBM在圣何塞的研究中心推出了第一款计算机存储设备:IBM 305RAMAC。这对于当时毫无存储能力的计算机系统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因为正是这个设备的出现,完成了冯.诺依曼当初对通用型存储计算机的设想。



IBM 305RAMAC的盘片直径为24吋

当时这台设备还不叫硬盘,它拥有50片直径为24吋的磁盘,这些磁盘的重量达到而来100公斤,但是它50片磁盘的总存储容量却只有5MB。不过,即使是这样,在当时这样的容量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使用程度了。



利用飞机运送的IBM 305RAMAC

1962年,美国民航局委托IBM公司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民用互联网络SABRE民航网络订票系统。这套系统所选用的存储方案,就是采用了305RAMAC。而且,305RAMAC的出现,让另外一个改变计算机应用方式的事物出现,成为了可能。这就是下一页我们即将讲到的操作系统。

一个失败的操作系统MULTICS

当年的计算机好玩吗?那是相当的难玩啊。如果你想用计算机来做道1+1等于几的数学题,你需要自己用二进制码来编制计算机程序,然后用穿孔纸带打上孔,然后再将纸带塞进计算机,计算机再将结果打在穿孔纸带上,然后你再根据穿孔纸带上的孔,来写出二进制代码,然后再将二进制码翻译成咱们看得懂的话。



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在19世纪提出穿孔纸带概念

不过,随着305RAMAC以及集成电路的出现,通用型计算机的诞生成为了可能。于是,1964年美国国防部委托麻省理工、贝尔实验室以及通用电气公司开发一种“公用计算机服务系统”,简称MULTICS。



参与MULTICS的科学家

1965年,MULTICS的研发工作正式开展,当初研发的设想是通过建置在美国通用电力公司的大型机GE-645,来连接1000部终端机,支持300的用户同时上线。



通用公司的GE645大型计算机

但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研发这样的通用操作系统存在了太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以至于研发进度极为缓慢,直至1969年,MULTICS依然难以问世。随后,贝尔实验室退出了研发队伍,而美国国防部也决定裁撤MULTICS项目,通用公司随即退出。



运行在MULTICS上的软件

但是麻省理工并没有就此罢休,MULTICS最终还是获得了成功。随后,这套系统被麻省理工用作学校的信息管理。在MULTICS中包含了很多现代操作系统的雏形,比如隐藏核心文件,只提供用户界面等等。

不过,MULTICS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它直接孕育出了UNIX。1969年,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Ken Thompson和Dennis Ritchie为了让自己编写的游戏能够运行起来,俩人在一台DEC小型计算机上编写了MULTICS的改编版,这就是UNIX。

最早的网络是用来打飞机的

互联网的雏形是美国的阿帕网,这几乎已经是我们的常识了。但是阿帕网的雏形呢?甚至计算机网络的雏形呢?这下扯的就有点远了,因为最初的网络雏形,是源自美国对苏联的防御。



美国SAGE防空网络

1952年,美国军方交给麻省理工一项任务,研制全美半自动防空系统。要求很简单,实时监控美国领空,对飞行器作出威胁评估报告,并实时传送至控制中心。麻省理工接下了这个大活,它们所要面对的,将会使不计其数的全新技术开发。



SAGE的监控终端

最终,麻省理工选择了IBM来作为SAGE的合作伙伴。1959年,SAGE开始进入部署阶段,1963年,SAGE完成了全部部署,我们来列举一下SAGE在当时的创新吧。超大容量高速磁核存储;实时操作系统;高度规范的编程方法;重叠计算和 I/O 操作;电话线实时数据传输; CRT 终端和光笔的使用;冗余和备份方法与组件;最长系统无故障运行时间;计算机第一次在分散的地理位置的在线实时应用。

但是这只是一张军用的网络系统,但是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第一张民用网络系统,同样来自IBM。



IBM100年时制作的SABRE网络图标

在麻省理工和IBM研制的SAGE网络即将投入使用的时候,美国航空公司找到了IBM,希望它提供一种网络订票系统,这就是后来的SABRE网络。一种使用电话线进行连接,可在全美50多个城市实时订票、查询、通讯的计算机网络。



IBM 7094大型计算机

IBM充分利用了SAGE网络的科研成果,从而使得SABRE网络在1960年就进入了试运行阶段。最初的SABER网络仅仅在纽约的布莱克利夫安装有两台IBM 7094计算机,但是每小时交易量却能够达到7500个订票。这让从前的订票时间从一个半小时,缩减到了几秒钟即可完成。



美国达美航空效仿SABRE的网络订票终端

SABRE系统发展到了60年代中期,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政府网络的第二大网络系统,同时也是最大的民用网络。而SABRE网络也成为了IBM炙手可热的一件商品,多家航空公司纷纷向IBM发来了订单,搭建自己的网络订票系统。

而IBM,则通过这两个网络的建设,积攒了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储备,为后来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人看不上的4004处理器

相比于已经俗套到家的恩格巴特研发出第一只鼠标,特德.霍夫与4004处理器的故事,估计很多人已经能倒背如流了。想想刚才我们提到的各种大型机以及小型机,几乎在微处理器问世之后,就迅速的回到了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幕后,个人计算机的时代来临了。



特德.霍夫在展示自己的4004处理器

1971年,一个倒霉的日本公司Bucicom找到了Intel,希望Intel为自己的计算机设计一组芯片。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特德.霍夫看到日本人那用13枚芯片组成的复杂透顶的设计方案时,特德.霍夫干脆化繁为简,用一枚集成了内存和计算单元的微小芯片,狠狠的打了日本人那张古板的脸。



Intel 4004处理器

当时的4004是一枚4位处理器,而当时小型机与大型机的处理能力则分别为8位与16位。因此,要想获得性能上的领先,4004处理器的发展至少要追上小型机才有前途。当然,Intel也在此后不久,就推出了8008处理器,并加入了指令集,从而开启了微处理器时代。



当年Intel为4004所做的广告

不过,当初4004甚至8008诞生的时候,很多人对此还是不屑一顾的。就像当初智能手机推出的时候,用惯了计算机的人根本不相信这货有一天会超越电脑。据说曾经有不开眼的客户在跟Intel谈生意的时候,当听到对微处理器的介绍,还故作惊讶的说到:“呀,我的计算机掉进了地板缝里了”这样的风凉话。

不知道当年说这话的人,在用到了80386、Pentium、Athlon的时候,是一个怎样的感想,很想采访他/她。
192粉丝
神樣の空 蓝晶石的觉悟2012-4-9 13:36 显示全部楼层
{:pubuhan:}嘛~~鼠标之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粉丝
daselang777 初级居民2012-4-9 18:08 显示全部楼层
没什么强盗不强盗的...
这就是个弱肉强食的公平世界

谁把乔布斯赶走的?苹果!桥巴斯为什么会被自己亲手建立的公司赶走?他自己就没责任?

至于微软和比尔盖茨所做,在正常不过了。

不要说日韩今日的工业成就怎么来的,美国国内这样明火执仗抢版权的多了去了。但起码这是符合法律的,人家花钱买的。

是人都知道灯泡是爱迪生发明的。但这是爱迪生自己宣传的。这也是符合法律的。
但是,历史的事实却不是这样。爱迪生充其量是发明人之一,并不是第一个。但是只有他成功的发财了。于是通过经济手段和获得的财富——说白了就是金钱带来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逼迫其他人转让了专利,使得爱迪生成为唯一拥有灯泡专利的人,套用眼下的热门词汇,就是垄断。

后来爱迪生用同样手段去试图控制一个远比爱迪生伟大的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但是不屈的特斯拉为了反击和证明自己,将发明无偿公开--这个发明就是交流电传输。我们正在享用这一伟大成果,但是特斯拉却在爱迪生的迫害之下穷困潦倒致死。

然而,爱迪生的光环还是无处不在。这就是现实。

爱迪生留下的是通用电气,一般人不清楚,军迷都知道,这是世界三大军用航空发动机寡头,大大的军火贩子,战争的危险分子。

而比尔·盖茨留下的,除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还有几百亿美元的慈善事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粉丝
cym940637955 绿晶石的觉悟2012-4-9 18:26 显示全部楼层
<
看完上,来看下。。。{:touzhe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粉丝
NEROZEROY 绿晶石的觉悟2012-4-9 19:02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混混经验就走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粉丝
liouchaofan8 黄晶石的觉悟2012-4-9 19:05 Ta在使用am_m版 显示全部楼层
<
上看完 下还差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登入

小黑屋|萌子岛

GMT+8, 2025-2-2 04:36 , Processed in 0.396214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Copyright 2020  atollmoe©.a2.1.0 All rights reserved. 9+

Copyright 2009  supported by zhixuan© oeo© oko© All rights reserved.Thank yo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