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杨老师的遭遇 杨老师,女,是一个已有四年教龄的青年教师,任初三(1)班的班主任。她最大的优点是爱学生,是高明的手法,就是在她的轻声细语中学生们个个文明礼貌,安份守纪。尤其是她班的自修课,没有老师在,非常安静有序。所带的班级是学校和城区级的先进集体,其本人是市教育系统的先进工作者。 初三刚开学时,班级转来了一名新同学名A,A同学是上届(5)班的学生,因病休学,在其父母的强烈要求下进入了杨老师的班级,因为A同学是(5)班三名不爱读书,经常违反班级纪律的调皮学生之一。进入了杨老师班级后,良好的班级氛围使A同学的不守纪律的坏习惯得到了收敛。但学习成绩远远落后于全班同学。使得数学、英语等老师非常头疼。杨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理,想到自己尚未成家有精力,于是和自己父母商量,并征得A同学家长同意,把A同学带到自己的家里,每天晚上除了督出其完成作业,又辅导他的语、数、外功课。眼看A同学的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提高,其家长非常高兴。但杨老师感到A同学身上还有一些缺点,经常帮他纠正行为习惯。 一眨眼,初三毕业了。A同学的中考成绩比想象的还要好的得多,大大超过了职高分数线。家长帮他填报了一所重点职高,但最后没有录取。据说是面试时的仪容仪表和举止不符要求。而家长认为是杨老师的品德评语写得不好,于是A同学母亲闹到了校长室,告杨老师收受学生家长的钱。校长接待了A母亲,听了她的诉说后,说:“你先回去,我们先了解一下情况。”但A母亲又到教务处等办公室,继续“控诉”。校长得知后,又把家长请到了校长室,对她说:“你究竟想怎样?”A母亲说:“我就是要杨老师把钱还给我,否则我就要把她搞臭,明天还要去教育局。” 校长为了不把事态扩大,耐心地问:“杨老师收了你多少钱?”A母亲说:“多收了我350元。”校长让家长等一会儿,把杨老师请到了校长室,问了情况。杨老师说:“A同学在我家吃饭,她妈妈要给我生活费,开始我说算了,后来她硬要给我,一共是多少钱我记不清了。”校长告诉杨老师,A母亲说多给了你350元。你把钱还给她就算了,省得她惹事生非。杨老师当场拿出了350元钱交给校长。校长把钱还给了A母亲,A母亲拿了350元钱到各办公室走了一圈,逢人就说:“这是杨老师向我们收受的钱,校长叫她还给我们,你们看杨老师是不是不要脸。”杨老师知道后哭了。 其他老师在议论:“这个家长是刁民,钱不该还给她,杨老师在她儿子身上费了多少心血啊,”,“没有杨老师,A同学可能在工读学校了。”“杨老师样样都好,收学生的钱是不对的”“杨老师是先进工作者,我看她的师德有问题”“校长不应该叫杨老师把钱还给她,退了钱让人家有把柄了”。 事后校长在大会强调了老师不能收受学生的钱财。这件事后杨老师更沉默寡言了,一年后她离开了这所学校。 讨论: 1.你如何看待案例中杨老师的行为?为什么? 2.你认为杨老师的遭遇说明了什么? 3.你觉得学校的处理合理吗?如果你是校长,你会如何处理? 4、作为教师,应该坚守的职业道德底线是什么?教师又应当如何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境界?
就题论题,不要扯远了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