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登入 登录

萌子岛

  • 179
  • 1

谁说猫“薄情”?科学家证实,猫比狗更能疗愈人类

1023粉丝
darthracer Elysion~楽的次元2022-12-22 08:5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jpg

最新科学研究发现,猫与主人有着超乎预期的深厚连接,甚至可以协助高敏感的群体稳定情绪、降低焦虑。在人类认知中,相较于猫,狗才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但这样的认知,随着养猫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关于猫咪的科学研究,也正逐渐颠覆传统对猫“薄情”的看法。

多数猫奴都曾有过,呼唤自己亲爱的宠物却被冷漠忽视的经验。不过,猫奴们也不需灰心,因为科学家找到可以跟猫咪好好沟通的语言了。

刊登在《动物认知》(Animal Cognition)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相较于人与人平时互动的音高,若使用类似逗弄婴孩的高音频说话方式,你的爱猫会有更多反应。不过猫咪的傲娇也是众所周知,所以这些反应多数皆十分细微,包括转动耳朵、僵住原本在进行的动作,或少数大剌剌的给予饲主反馈。

有趣的是,研究团队还发现,这种婴孩对话方式只限于猫咪认定的饲主,才有奇效。“猫咪们正密切关注他们的照顾者,不仅注意他们说什么,而且还注意他们怎么说”,统一学院(Unity College)动物健康和行为学助理教授维塔里(Kristyn Vitale)分析。

不过,猫咪听是会听,有没有要理会又是另一回事了。

人类是新妈?猫对看护者有超乎想象的依恋

有关“宝宝语”的研究,正好提供了维塔里更多动物行为实例,他也提出了惊人的发现,猫与人类照顾者的互动,即是小猫与母猫连接的复制,“原本与母亲互动的依恋行为,现在可能被修正为与新的看护者,人类的互动”。

更感人的是,维塔里认为在选择奖赏时,比起食物与玩具,“猫其实跟倾向与人类互动”,这点恰巧与狗大为不同。由此可见,过去常被误会“薄情”的猫,其实对于认定的照顾者有着超乎想象的依恋感情。

流媒体平台Netflix一部记录片《喵星人的奇思妙想》,整理了近年科学家对于猫的研究,其中,研究者发现猫的“呼噜声”频率,近似人类婴儿哭声,能够快速吸引人类注意,激起人类天生的保护欲。

据《BBC》报道,这些呼噜声其实藏着大学问,猫发出呼噜声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开心、满足,也具有沟通性质,以往母猫可通过呼噜声定位幼猫,幼猫则可以借此提醒母猫喂食时间。

目前研究发现猫有两种呼噜声,一种低频、单一,另一种则同时混杂着低频与高频且类似婴儿哭声的声音,这种呼噜声多会在猫感到“饥饿”时使用,用以呼唤猫奴们伺候喂食,如此行为也反应了饲主与母猫角色的重叠性。

猫的肢体语言及触感,更能有效舒缓高敏感族的压力

随着人们对猫的喜爱程度提高,与猫相关的研究增加,以往由犬只雄据一方的动物舒压疗法,可能也将逐渐被猫取代。

《今日医学新闻》(Medical News Today)报道,一项有关情感支持动物(Emotional Support Animals)的研究指出,狗与猫都能够协助参与者大幅降低焦虑,不过,与狗相比,与猫相处的参与者的纾压程度更高。

华盛顿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分析,高敏感群体对于动作、情绪的接收与反应幅度,都远超其他人,也因此对于猫的细微行动,都能够更容易的觉察,进而获得陪伴感,并改善心情、释放压力。

“对于情绪化程度高、高敏感的群体来说,这种支持可能特别有影响。猫咪身体的温暖、呼噜声的振动、猫毛的质地,都是一种感官输入”,可以抚慰受陪伴者。托雷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ledo)社会正义学院、长期研究情感支持动物的格拉赫(Janet Hoy-Gerlach)博士解释。

疗愈抒压好友,人猫关系比你想得更深厚

以往受限于猫容易对实验环境感到不安,对于猫的研究可说是少之又少。不过随着全球爱猫人士逐年增加,相关研究也相应而生,也似乎终于可以一窥喵星人眼中的神秘世界。

如此看来,猫可以不只是会后空翻的外星生物,或是可以塞进任何容器的液体,也可以是人类的疗愈舒压好友。对全天下饲主来说,尽管猫咪的行动仍然充满着未知,但至少可以确定,人猫关系比你我所想象的更加深厚,而猫奴仍会死心塌地爱着他们的呼噜宠物。
8粉丝
路过居民 绿晶石的觉悟2022-12-22 13:33 显示全部楼层
<
我家的喵表示不信,然后钻进被窝里头,留下一堆猫毛叫我清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登入

小黑屋|萌子岛

GMT+8, 2025-2-8 06:21 , Processed in 0.355493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Copyright 2020  atollmoe©.a2.1.0 All rights reserved. 9+

Copyright 2009  supported by zhixuan© oeo© oko© All rights reserved.Thank yo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