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地说,我觉得古龙在吃上描写比金庸更好。因古龙本人更注重享乐,大约也曾有过挨饿的经历,他的进食描写更加真实和令人共鸣。
即使金庸最为人常引用的黄蓉做菜,也是噱头多过美味,看起来天花乱坠,却不让我觉得“好想吃啊!”令狐冲换杯子喝酒,也大抵如是,倒是茯苓花雕猪虽然没真吃上,却有些勾人食欲。
反观古龙,即使在猎鹰赌局里吃几个油腻的韭菜盒子,也能勾起人的饥饿感。我以为,这是古龙写人的吃相比较能放下面子的缘故。
举个例子吧
《赌局·狼牙》诸葛太平请客,既不风雅也不文化,甚至不真实,但是看起来,就是很香。
诸葛太平说:“今天咱们的主菜,叫做‘混战八方’,你看怎么样?”
“先拿来看。”
桌子上的菜都已经清除了,架上了一个木架,大概有三尺长三尺宽。
一个瓦锅端了上来,刚好可以四平八稳的摆在木架上。
“好大的锅。”
锅盖掀起来,一阵浓烈的肉香立刻象魔法一样散布开来,里面红红的炖着一锅肉,还在冒泡。
“好一个混战八方。”关二用鼻子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这里面最少也有八种肉。”
诸葛太平大笑:“果然名不虚传,果然是大行家。”
他又说:“吃这种肉,要有一种特别的吃法,光吃肉就变得象是乌龟吃大麦,糟踏了好东西。”
“我懂。”关二说,“光吃肉,显不出肉的好味道来,一定要东西衬一衬才行。”
“对,对极了。”
要怎样一个吃法才算正确呢?
先把一张直径两尺左右的烙饼,平摊在桌上。饼要烙得薄,还要烙得有劲道,才不容易破。
饼摊好了,拿一根三尺长的保定府玉白葱来,掐去葱青,只剩葱白,蘸上皇宫大内太监做的上好面酱,搁在旁边。
然后用木杓杓起三四杓大肉,大概有一斤到一斤半之间,杓在烙饼的中间,成一长堆;然后把左边的烙饼盖上去,再把右边的烙饼盖在左边的饼上,尾部卷起,卷成一条长筒,用两只手捧着,揣在怀里,就可以开始吃了。咬一口葱面酱,咬一口饼。左边一口,右边一口,中间再一口。
诸葛太平道:“那时候只看见顺着嘴角往外流油,那种味道,吃什么都比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