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请专列泡汤
时间在滴嗒滴嗒地流逝,转瞬,又将是新年。
成立不久的共青团邵阳市委驻
东莞工作委员会书记谢钢与副书记罗建云在商量:“我们这样一个驻外团工委,该如何为买票难、乘车难的老乡提供帮助呢?”冒出心头的第一个想法确实让人大吃一惊,他们要以驻外团工委名义向国家铁道部申请火车专列,如果成功,至少可以让一千邵阳老乡免受排队购票、熬夜订票、艰难取票、逃荒似回家的痛苦。
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以谢钢、罗建云为核心力量的共青团邵阳市委驻东莞工作委员会还真说干就干,分别向共青团邵阳市委、共青团湖南省委写信,期望他们与共青团中央沟通,以团中央的力量向国家铁道部争取“东莞至邵阳”的火车专列。
在发出邮件的那一刻,谢钢与罗建云好像不谙事的孩子,高兴得跳起来。他们设想,如果成功,那将是何等的荣誉与骄傲。可时间一天天过去,团市委没有回信,团省委没有回信,团中央更没有回信。他们按耐不住了,直接打电话,在无限的等待后,最终得到的答复是:“操作难度大,今年未能申请成功。”
听此消息,谢钢与罗建云犹如遭遇晴天霹雳,像茄子一样蔫了。他们反复问:“申请专列,咋会这么难呢?”
(二)寻找第二方案
专列泡汤了,可做为驻外团工委的主要负责人,谢钢与罗建云总觉得该为大家做点实事,为那些工作忙碌在一线的老乡提供回家的便利。
罗建云身份是东莞潇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社会职务才是共青团邵阳市委驻东莞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兼秘书长,同时也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兼民进东莞企业家联谊会秘书长。他的公司有三台车,以往,每次回老家时,即使开一辆车,车上总坐不满人,至少空一个位置,有时两到三个位置。他在设想,如果把这些有车一族的老乡组织起来,发动他们尽自己可能把身边的老乡免费载回去,不也是为春运减压,为社会做贡献吗?
罗建云抱着试试的心态与谢钢商量,没想到在东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横沥大队供职的普通民警谢钢以职业的敏感当即确定:“绝对是好方案,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号召大家。”罗建云是做文化传媒的,即刻想出一个具有爆炸性的名称——“百车回邵阳,我们过大年”。
(三)上千台车报名
谢钢的工作极其繁忙,有关“百车回邵阳,我们过大年”的具体工作落到罗建云身上,而共青团邵阳市委驻东莞工作委员会名义上有十几号人分任书记、副书记、委员,但因全是兼职的,各自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年关来临之际,他们哪有时间、精力顾及团工委的工作。所以,罗建云默默忍受独自奋战的痛苦,通过网络、微博、QQ群发布“百车回邵阳,我们过大年”的信息,而《南方都市报》通过网络得知共青团邵阳市委驻东莞工作委员会在开展此类公益活动后,即刻安排记者跟进,并在《东莞新闻》刊登相关信息。
原本默默无闻的手机一时热闹起来,不管是罗建云的还是谢钢的,包括常务副书记祝俊峰的也异常热闹,几乎不到三分钟就有一个电话打进来。打来电话的不单有邵阳老乡,也有沿线的其他县市朋友,他们反复问得最多的一句是:“是真的吗?要不要交钱啊?”当他们得知不要交任何费用甚至有可能免路桥费时,拥有一千多万外来工的东莞热闹了,相互传递“百车回邵阳,我们过大年”的温馨。加上《东莞日报》、《东莞时报》、《羊城晚报》、《邵阳晚报》、东莞电视台、广东卫视也参与报道,甚至连中央电视台也计划前来拍摄,使这个看似普通的活动变得不普通。
最初计划征集一百台车,结果不到半个月就有1200多台车报名。虎门、黄江、樟木头等地的老乡纷纷来电,他们相继表示,别说一千台,就是弄一万台也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