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
2011年10月,德國葡萄酒協會在倫敦的高級餐廳舉辦了一場慶功宴,因為由相關單位所評選出的十大年度最佳葡萄酒,其中竟有七瓶來自德國。過去德國產的葡萄酒總是和便宜劃上等號,甚至加可樂混著喝也不會讓人覺得暴殄天物,這樣的評選結果自然引起國際葡萄酒界很大的爭議,有人甚至開始質疑評審的公正性。
其實德國葡萄酒的異軍突起,除了歸功於德國近年來許多新崛起且雄心勃勃的釀酒莊,氣候暖化也成為意想不到的功臣。
氣候的變化,對於需要看老天爺臉色吃飯的葡萄酒業來說,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傳統的葡萄酒產區,大多界於北緯三十度到五十度之間,再往南對葡萄來說就太熱,往北則太冷;因此從前最好的紅酒,總是來自具有溫暖地中海型氣候的法國南部、新大陸的智利,以及美國加州;而品質較好白酒,則來自於法國的中北部或德國。
但過去數年來,由於全球暖化,使得釀酒用葡萄的生長地帶略為往北方移動了十度。這個現象在比較偏南方的葡萄酒產區尤其明顯,靠近地中海地區的葡萄酒產量逐年減少,在1990到2009年期間,西班牙的釀酒葡萄種植面積減少了29.4%、法國減少了12%、義大利減少了22%,葡萄牙甚至減少了35.9%。
當然影響種植面積減少的原因很多,但氣候變化絕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全球暖化影響該地區的日照時數與造成水荒,夏天變得較長、較熱,且更為乾燥,使得葡萄藤較容易乾枯,進而影響收成,這種情況在西班牙尤其明顯。暖化所帶來過多的日照,也會提高葡萄的甜度、破壞應有的酸度,並使得釀造出來的成品酒精含度過高;因為無法在酸度與甜度、酒精含量和氣味之間取得平衡,葡萄酒的風味大大受到影響。
而對於以往偏冷的德國來說,原本並不適合生長釀造紅酒的葡萄,現在因為全球暖化,反而使這些葡萄的種植比率,由5.5%上升至11.1%,足足增加了將近一倍。例如用來釀造白葡萄酒的Chardonnay,在1995年前,只占德國酒莊種植面積的0.2%,現在卻已增加七倍之多,而且種植面積正不斷往上攀升。甚至連長年被大霧籠罩的波羅的海地區、傳統上與葡萄酒產區無關的英格蘭,也開始出現頗具規模的釀酒葡萄栽種;人們開始想像,在不久的將來,北歐各國會不會取代現在最富盛名的法國波爾多產區?
相對於歐洲地區因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新機會,其他葡萄酒產區如美國、澳洲,氣候變遷卻替該地的葡萄酒業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以美國加州為例,全球暖化使栽種葡萄所需的灌溉用水量大增,這對供水量原本就已經不足的加州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即使美國的葡萄酒產區能夠順利北移到奧勒岡或華盛頓州,未來數年內,還是會損失高達50%的栽種面積。
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已經使得國際釀酒界產生警覺,2011年夏日於西班牙的Marbella召開的「氣候變遷與葡萄酒」研討會,以及2011年11月在香港召開的會議,都是希望藉由眾專家之力提出對策。
氣候變遷對於全球各地的酒莊來說已經是現在進行式,而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也將是全球農業的共同挑戰。
Copyright 2020 atollmoe©.a2.1.0 All rights reserved. 9+
Copyright 2009 supported by zhixuan© oeo© oko© All rights reserved.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