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有穷人的烦恼,富人也有富人的不快。这不,本周,一条关于富人的消息就让大家颇为震惊。
通过对2003年以来公开报道中能够找到的72名亿万富翁死亡案例进行梳理,得出的数据显示,15名死于他杀、17名死于自杀、7名死于意外、14名被执行死刑、19名富豪积疾早逝。据测算,亿万富豪的死亡率已经超过万分之一点五,这一群体亦有资格在最危险职业排名榜中取得一席之地。
有钱人有有钱的烦恼,没钱人有没钱的快乐。正因为富人们有压力大、厌世、疾病等各种各样的烦恼,才有以上这一组令人遗憾的数据。
富人的烦恼其实远不止这些!本周,专为富人们打理钱财的阳光私募基金格外引人注目。私募基金的认购资金门槛一般至少为100万元,能够将100万元真金白银投入到资本市场上的人士,其身家一般至少也有个500万元以上,何况不少人士投资私募产品的金额还远不止100万元,称此群体为富人,恐怕不为过吧。
私募基金经理一般为在股市历练多年的高手,毕竟业绩和自己的收益紧密挂钩,做得好荷包鼓鼓,做不好声名狼藉。不像公募基金经理,亏了也是持有人的钱,只要公司规模足够大,不菲的管理费让他们即使在熊市也能拿到可观的年终奖。而且,一些公募基金经理是毕业没几年的毛头小伙子,与动辄浸淫资本市场十余载的私募基金经理比起来,火候还是差多了。
但即使是这些专为富人们理财的股市高手,也落入了一个怪圈。一旦业绩做好,他们便拼命发产品,扩大规模,规模扩大之后又很容易遇到流动性问题,习惯了从中小盘股中攫取暴利的私募基金经理们,一旦掌管的规模大了之后,便会遇到“玩不转”的难题,业绩变差,引来客户的不满。
本周,就有去年和前年的明星私募基金经理,遭到了信托公司的“封杀令”。信托公司邮件通知客户,劝其赎回今年业绩很差的某位私募基金经理掌管的产品。信托公司此举,固然是为投资者利益着想,但当初私募基金经理乘业绩良好的东风狂发产品时,信托公司是否又尽到了为投资者提示风险的义务和责任呢?想想这位曾经的明星私募基金经理的遭遇,让人不由得生出“树倒猢狲散”的感慨来。
可富人们即便钱财多,在追涨杀跌上,智商仍然比穷人好不了多少。今年以来,不少富人疯狂追捧一些所谓明星私募基金经理的产品,不料遭遇了滑铁卢。以一家去年名震江湖的私募基金为例,今年其旗下几只产品均下跌超过20%,让“追星”的富人们叫苦不迭。
笔者认识的一位佛山籍的富人,去年年初购买了几千万元的一只私募产品,而这只产品的掌管人正是前年的明星私募基金经理,不曾想这位老兄业绩持续性如此之差,让购买了产品的这位富人后悔不迭。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另一位私募基金经理的业绩做到了业内前三名,这位私募基金经理也频频露脸,讲述他那听起来颇富传奇性的投资经历,这让佛山的这位富人一时血脉贲张,立马赎回了以前购买的私募产品,转而购买这位去年领先的私募人士掌管的产品。让他大跌眼镜的是,截至本周,这只私募产品跌幅居然超过20%!
其实,在理财市场,无论高端还是低端,也无论穷人还是富人,只要你心态没有摆正,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财观,不善于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就会一直被人性中固有的贪婪与恐惧惩罚下去,无休无止。
作者:付建利
media_span_url('http://epaper.stcn.com/paper/zqsb/html/2011-07/23/content_290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