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清明节就要来临,清明节又成了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但对于大多数青海人来说,清明前15天左右的春分(青海话叫“田社”)更具有纪念意义。“田社”的这一天的活动不但包括了清明节的一切活动外,更增添了具有青海特色的活动。“田社”是青海的最重要的两大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同时也是党家人团聚的日子。可以这样说,青海人对它的重视程度,在民间远远超过了清明。[/L]
[L][L]
江南的清明节视频:又见清明杏花雨
[L]青海人祭祖活动概况:
在春分来临之前,由家族选出的会头确定祭祖的日期(日子确定在春分或靠近春分的前一个双休日或后一个双休日的某一天)和时间,通知各家各户,并向各户收上份子钱,作为祭祖那天的活动经费。
到了祭祖的那天,由会头和其家族的各家各户的祭祖者带上献子(馒头)、香、烧纸、献茶、鞭炮、工具到坟地祭祖。在前往祭祖的途中,经过同家族而不在一块儿祭祖的坟地时,还要在该坟地的每个坟头上压上烧纸,以示对同家族的祖先的怀念。
到达坟地后,把所有的祭祖者等齐后,向每个坟头添土,一般每个坟头添三背斗土,然后在坟头压上烧纸。由会首把献子拿到在上面的中间的坟附近,由辈分大的人开始滚馒头,其他的人跪在坟的边缘,期盼馒头能滚到自己的怀中,给自己带来好运。滚到馒头的人很高兴,意味着好运会伴随他一年。滚到馒头的人还会高兴的根据馒头的数量,向会首交一定的钱,作为祭祖活动的经费。
滚完馒头后,坟前插上香、倒上献茶准备祭祖。然后由会首把献子献在小石桌上,把各家各户的烧纸放在一块儿后,鞭炮齐鸣, 祭祖开始,人们跪在坟前,点燃烧纸,等烧完 纸,人们就向祖先磕头祭拜,并祈求祖先给家族带来好运。
祭祖 活动结束后,就是党家人团聚的时候了,没有上坟的人早已在会首家准备了香喷喷的饭菜,等待祭祖者回来就餐,家族里的老人已请到家里话家常等待酒席上桌。等家族的人全部到齐后,按辈分的高低,岁数的大小就坐,宴席开始。宴席结束后,由会首把酒菜分成份数,送到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参加宴席的人家中,以示团聚和尊重之意。
这天的祭祖活动,在坟地是对祖先的怀念,在家里是对长辈的尊敬,整个过程充满了尊老爱幼,和谐的气氛,增加了家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