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携手特斯拉共同创办人,抢攻电动汽车回收电池商机
丰田采购回收原料构建回收一条龙平台新领域:电动汽车报废处理
全球电动汽车竞逐表现略微落后的日本车厂丰田,近日宣布与特斯拉共同创办人另行创办的企业合作,购买回收电池的原料再生产,这也是全球首间涉足回收电池业务的车厂。
由特斯拉(Tesla)共同创办人史特劳贝尔(JB Straubel)创办的电池回收零件制造商Redwood Materials近日宣布,已与全球最大车厂之一的丰田(Toyota)签订合约,未来将提供回收材料,给丰田美国厂生产汽车电池,这也是Redwood Materials首度与主流车厂在回收电池领域的合作。
尽管身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丰田在电动汽车市场始终落后其他竞争对手,丰田的策略,是倾向如制造Prius和Hybrid的油电混合动力车款,认为这才是更实惠的减排选择。
然而,市场选择令丰田思考改弦易辙,丰田计划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投资近140亿美元兴建工厂,预计从2025年开始,为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车辆生产电池组,显示丰田积极重回电动汽车市场的决心。
其实,丰田在2010年收购美国加州电池工厂,后出售给特斯拉,二年后,特斯拉生产Model S车款。当时,史特劳贝尔便与丰田创建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一款使用特斯拉电池和马达的RAV4车款。
史特劳贝尔离开特斯拉后,创立Redwood,2022年重新与丰田合作,开始回收丰田车款的旧电池,尽管未公开合作细节,但史特劳贝尔接受《福布斯》(Forbes)采访时指出,这纸合约对Redwood来的意义重大。
史特劳贝尔认为,这是第一次有全球知名车厂愿意采购回收电池原料的案例,希望有更多车厂跟进。另据Redwood声明内容指出,计划在为丰田生产的电池阴极中将含有20%的回收镍、20%的回收锂、50%的回收钴,电池阳极铜箔将采用100%的再生铜。
对此合作项目,丰田北美集团副总裁杨恩(Christopher Yang)表示,丰田未来的策略,是加快回收电池的原料采购,目标是创建自产电池的生态供应链,同时,随着丰田电动汽车未来在北美各地上路,这样的生态供应链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全球电动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汽车拆解厂商和汽车零件回收商正肩负起新的责任,研究如何继续延续废弃电动汽车电池的经济价值。目前,大多数锂离子电动汽车电池的使用年限很长,若能修复损伤或延长质保,未来回收电池产业的发展将大有可为。
身为特斯拉共同创办人、后担任首席技术官的史特劳贝尔,2019年离职创办了Redwood,主要业务为收购并回收制造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高价值原材料(如锂、钴和镍),未来还计划在美国创建回收电池再生的供应厂,盼能摆脱目前锂离子几乎全在中国生产的独占局面。
此外,Redwood还推出回收平台,为回收商和拆解厂提供容易回收的途径,用户可随时访问数据库和产品目录,在输入零件号码、车辆制造商和型号后,也可以在库存中找到电池组同时报价。Redwood支付这些回收,负责物流过程,将回收电池组运回内华达州厂进行金属加工,制成新的电池。
Redwood业务开发总监克劳斯(Dustin Krause)坦言,由于回收汽车电池属于新型行业,一开始还是与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较成熟的加州相关企业合作,了解它们的苦处,并提供评估,快速将废弃电池取出后,重新纳入市场价值链。
长期与全美各地拆解厂合作下来,2023年10月推出门户网站平台简化流程,并更加自动化后,Redwood希望更多相关厂商加入,确保废弃电池进行适当的处理,再次发挥价值。
克劳斯也承认,目前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更完备,目前仍没有关于如何处理电动汽车电池的专业指南,Redwood成为第一个创办平台收拢拆解厂者的企业,只能尽力反馈并支持厂商,这个平台在美国推出后,Redwood计划扩展到加拿大、墨西哥和欧洲。
在报废电动汽车电池组的回收过程中,运输安全是许多拆解厂的首要考量,也就是如何快速、安全、符合法规地将取出电池组。
由于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存储大量能量,因此,运送过程中必须进行适切的包装,防止可能引起的意外。根据Redwood平台,拆解厂必须确保包装和运送过程符合美国交通部的要求,同时留意已损坏的电池组,避免端子间的接触,降低热失控等其他风险。
总部位于美国华府的斯伯丁汽车零件公司(Spalding Auto Parts)总经理迪顿(Jim Deaton)对《Waste 360》说,在他学习如何处理废弃电动汽车后,令他大开眼界,尤其在考虑到锂离子电池“高电压、高电流”特性,正确处理尺寸形状不一的废弃电池,至关重要。迪顿表示,处理过程中必须持续检查锂离子电池的安全,也要不时学习加工、存储和运送方面的新知识。
根据官方统计,美国加州2022年售出的汽车总数中,约16%是电动汽车辆,预计还有增长空间,因为加州政府已明令2035年开始,全州新车交易仅能销售电动汽车或油电混合动力车辆。
看上此商机,包括美国福特、通用汽车等车商正积极寻求电池生产本土化,摆脱依赖进口电池的被动局面,随着电动汽车采用本土生产电池的趋势,锂离子电池回收业务也跟着水涨船高。
由于未来增长空间很大,电池制造商和回收商都在摩拳擦掌抢市,谁具备较好的回收能力,就能占得较有利的先机。其中,除了汽车拆解厂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之外,专注辅导厂商如何回收各种锂离子电池甚或重新生产的Redwood,早已取得入场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