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y_xyz 发表于 2013-5-7 08:52

邓稼先们劝我做邓稼先,我听;杨振宁们劝我做邓稼先,你滚。——我可能把《马兰花开》

看了马兰花开,我佩服邓稼先的精神,感觉有这样一位校友而感到骄傲。但是我纠结闹心了一晚上,一直到一点多想想干脆写点碎碎念。我可能把马兰花开理解偏了。我很敬佩且感激邓稼先们,他们用一生的奉献让我有机会在这里水人人。正是邓稼先们,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做邓稼先:他们用一生奉献,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让我们不用如他们当年一样“忠孝不能两全"。他们的奉献让我们今天能够做大事业又兼顾家庭健康。但是,如一位同学在日志中所说,如把我放在邓稼先的位置上,我不敢作出同样的选择。因为我想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老公。我不敢像邓稼先一样,舍弃家庭和健康,义无反顾的投身一项前途未卜的事业中去。我不知道我如此是否符合学校倡导的“清华人"的标准。
我感觉,可能是我感觉错了,学校希望我们成为邓稼先一样为了国家可以义无反顾的人。那么我不得不说:我不行,我现在有父母,朋友,未来有爱人,孩子。我爱我身边的人。当一个抉择:义无反顾抛开家庭和健康为了祖国投身前途未卜的事业 PK 有自己的事业利国利民但是不够大,让自己和家人朋友过得快乐开心,我会选择后者。在一份巨大,但是不定,又要牺牲亲情和健康的事业面前,我会选择一份小一点,确定,能够触碰亲情和持续生活的事业。我自私?我觉悟低?无所畏了,我爱我的国家和人民,但是我只能从爱我的家人朋友开始。我会尽力为国家做贡献,但是不会以亲情友情爱情为代价。我这思想这可能不符合“入主流上大舞台"的清华理念?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没有我爸妈,我什么舞台都不会有。如果爸妈有病,我就要争取尽孝,纵然偶然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尽孝,但是我不能忍受几十年不能尽孝。再论及爱情友情,我态度大体如亲情。清华人一定要有大事业么?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通过与社会共赢的方式,让我至亲至爱的幸福是我手头第一个大事业。
正是邓稼先们,让杨振宁们有机会成为杨振宁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恩时代,让我们有了更多机会两者得兼。国家和学校也在不断创造机会,让我们两者得兼。感谢国家,感谢学校,感谢让两者得兼成为真实的邓稼先们。我希望我成为的,就是一个两者得兼的人。虽然比不上邓稼先们,但是通过自身努力让更多的人可以两者得兼。但是,我丝毫不觉得杨振宁们的道路有什么不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选择,他们在科研的道路上迈向巅峰也是贡献。人生道路的选择,只要是创造正价值的道路,只有方向之分,无贵贱之分。我所希望便是,不要以一种价值观来打压另一种价值观。截至目前,我看到去基层的学长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但是丝毫不觉得此种选择高贵于让我无甚情感波动的投行同学。园子里我鄙视的人不多,首当其冲就是自己贪图享乐生活而苦劝我们义无反顾的人。对轻松恬淡的生活追求,是很正常的,我也追求。贪图享乐我也不说什么了,个人选择。但是,如果你放荡,请不要劝我去禁欲。你贪恋美丽生活然后劝我义无反顾,你他妈啥意思?总之一句:邓稼先们劝我做邓稼先,我听;杨振宁们劝我做邓稼先,你滚。
我再多YY一点。
如果让我有机会参与剧本创作《马兰花开》,男主角就会是杨振宁和邓稼先两个人,剧目强调的将会是两个人不同的人生选择。而非树立一个,暗示否定一个。内容也不会是强调义无反顾的邓,侧重内容是邓和杨的人生选择的萌发和决策过程中的节点。比之让我感怀肺腑的伟岸形象,我期待两个有血有肉的青年人面临人生抉择时候的彷徨和决绝。相比为国为民主旋律大情怀,我更希望展现给我们的是年轻人在面临人生选择时候的困惑与动力,决心与畏惧。我所期待之效果,是我们去直面甚至敲定直面人生选择,而非是短暂的满腔敬佩和踌躇满志。毕竟,比起艺术形象,触手可及的抉择是有血有肉;何况,比起心潮澎湃,自己的人生前途是来日方长。
我突然想起了史老师对我们说的话:“当今的很多问题要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选择要我们自己做"(大意如此)。我未来怎么样,我也只能自己摸索了。虽然没有方向,我只相信人生两个方向最重要,一个是出门,一个是回家。
我也不知道我最终会怎么选择,我不知道我将来会是选怎样的一条道路。我相信我会从爱开始,爱家人,爱身边,爱生活。当然,我猜最大可能就是我没得选:我实力之烂以致于都没有人劝我做邓稼先,甚至给邓稼先们提鞋都不配。所以我要赶快睡觉,明天抓紧好好学习,具备实力,以后让爱我和我爱的人过上好日子,为国家做贡献。让更多的人包括我自己两者得兼。

晓晨sagoon 发表于 2013-5-7 08:59

{:5_149:}好长,不行了,看不完了,坐沙发歇会

华安 发表于 2013-5-7 09:08

因为牺牲而伟大,不是人人都能做都愿做

zhuojian113 发表于 2013-5-7 09:26

只能表示太长的文字性东西没心情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邓稼先们劝我做邓稼先,我听;杨振宁们劝我做邓稼先,你滚。——我可能把《马兰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