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近3万出租车装有广告屏 缺标准难以自证安全
【新民网·独家报道】3月12日晚,一辆出租车在内环高架黄兴路下匝道处撞上护栏,后排一名24岁的女乘客头部撞上头枕广告屏。截至今天上午,女伤员仍在新华医院接受治疗,颅骨、额头、面、鼻等多个部位都已出现变形,今后可能毁容。这起交通事故,让出租车内的头枕广告屏再次成为众矢之的。这块小小的液晶屏幕到底会不会对后排乘客构成安全隐患,始终是乘客最为关注的话题。记者调查发现,因缺乏可参考的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致使申城出租车上近3万个“小电视”安全性存疑,给监管带来难度。
现状:申城半数出租车装着“小电视”
上海有5万辆出租车,是一个庞大的流动广告发布空间,广告公司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这块阵地。从2007年开始,申城出租车上逐渐安装起了头枕广告屏,而至今安装广告屏的出租车已近3万辆。这种广告屏幕镶嵌在副驾驶座的头枕内,长约20厘米,宽约15厘米,屏幕四周边框稍微凸出于头枕平面。
早在2009年3月,市交港局曾出台规定,明确新增出租车车厢内不得设置发布车载信息视频广告,当时全市装有广告屏幕的车辆仅4000多辆。但这一规定是在世博筹备和进行期间为了世博环境而出台的,在2010年12月31日就已废止,之后安装广告屏的出租车也逐步增加到了2万多辆。
记者了解到,头枕广告屏的经营方触动传媒创立于2003年,是国内最大的出租车内互动传媒企业。包括上海在内,北京、杭州、香港等7个城市的5万余辆出租车都安装了其广告屏。
今天,新民网记者联系了触动传媒相关负责人,但对于“入驻”出租车的运营成本、与出租车公司如何分成等情况,对方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另据了解,该公司与出租车公司签订了10—15年的合同约定。从其官方网站上刊登的广告刊例价格来看,在1000辆出租车上投放半个月的广告,报价动辄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隐患:广告屏多次被指为伤亡事件“元凶”
据了解,出租车头枕广告屏其实一直遭人诟病。原先,有不少乘客是嫌出租车上的广告太烦太吵,影响自己在车上休息;而在几次突发状况之后,这块小屏幕又被认为是伤人事件的“元凶”。
2009年3月,许女士乘坐出租车发生车祸,面部被头枕广告屏的碎片划开了一道20厘米长的伤口,缝合了60多针,此外还有6颗牙齿被撞掉。2012年10月1日发生的一场车祸中,坐在副驾驶后座的男子头部遭受重创,不治身亡。其家属认为,死者是因为与广告屏幕的撞击而遭遇不幸。尽管触动传媒予以否认,并称广告屏是通过安全测试的,但不少网友表示,自己也有在出租车急刹或追尾时,头部撞在头枕广告屏上的经历。
“以后坐出租,尽量远离那个小屏幕。”有网友认为,车辆急刹时,坚硬的液晶屏无法像普通的车辆头枕那样,起到缓冲的效果,确实存在安全隐患。也有网友认为,出租车的本职工作是将市民安全送达目的地,不能因为商业利益,而忽视了乘客的安全。甚至有网友提出,拆除广告屏以消除安全隐患。而媒体也展开了对头枕广告安全与否的讨论。
安全:缺少标准,经营企业也无法自证安全
2011年实施的《上海市出租汽车小客车车辆规定》中明确,车载信息视频设施的材质及设置应确保安全,造成乘客人身损害的,经营者应承担赔偿责任。
事实上,早在2009年,国家就发布了《汽车座椅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这是一个强制标准。其中专门要求,头枕不应给车内乘员带来额外的危险,尤其不允许在任何位置上出现可能增加乘员伤害程度的危险凸起物或棱边。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头枕广告屏幕四周边框稍微凸出于头枕平面,存在安全隐患。
作为上海部分出租车上这种广告屏的经营方,触动传媒能否证明其安全性?去年12月,触动传媒曾称,上海四成出租车广告屏通过了“安全测试”并出示了相关报告。对于这样的说法,上海市质监局副局长沈伟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由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检测的这份报告仅显示送检汽车头枕符合规范要求,但现行标准中没有针对广告屏装置的具体技术要求,因此不足以说明广告屏本身的安全性。
沈伟民同时表示,目前我国对汽车整车新产品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一些豪华车型头枕装有LED屏幕的都需要通过严格试验。但后期头枕安装的广告屏属于汽车改装的范畴,建议出租车行业的相关管理部门结合行业实际使用特点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技术要求。
正是由于缺乏相关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头枕广告屏的安全性至今存疑,也给监管带来难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