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将:运-20国产发动机的研发已接近尾声
本帖最后由 54csja 于 2013-2-25 12:58 编辑运-20的首飞成功,让国人振奋。但与此同时,更应该认识到,大型运输机的发展是艰难而又漫长的。对于中国而言,仅仅靠引进国外的大型运输机充当空军主力,显然会引发很多问题。美国和俄罗斯也不会将最先进的大型运输机卖给中国。虽然运-20的各项指标,已经超过从俄罗斯引进的伊尔-76,但仍面临多项挑战。
发动机是瓶颈
一般而言,军用运输机的动力装置分为涡桨发动机、涡喷发动机、涡扇发动机、桨扇发动机四种,涡桨发动机一般多用于轻型和中型运输机,涡喷发动机和涡扇发动机多用于重型或战略运输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些运输机在采用涡喷发动机,但这与后来发展出的涡扇发动机相比,耗油率偏高,经济性不好,逐渐被淘汰,现在的大型军用飞机一般都采用涡扇发动机,油耗率偏低,但加工难度很高,研发周期比飞机还要长。
中国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曾对媒体表示,运-20项目与其他飞机项目一样,也面对着同样的难题——发动机。不过,如果我们能克服这个难题,解放军将军事力量投射到战场上的能力,或者将救援物资运送到灾区的能力必然会显著增强。
“飞机发动机的研发周期一般比一架飞机机身的研制周期要长5~6年,甚至更长,发动机的研制一直是我国飞机制造业的瓶颈。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乔良说。
目前,运-20安装了4台俄罗斯的D-30发动机,推力略小。但乔良也透露,我国正在研发国产的发动机,也已接近尾声,未来运-20的载重量还能再提升10吨左右。 也没见着咱天朝现在怎么样怎么样
页:
[1]